俗话说“靠天吃饭,赖地穿衣”,不难看出,在我国古代,气象对于人类生存的影响巨大,甚至天气好坏,气候交替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亡。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天气对于人类的负面影响逐渐被淡化,但即便如此,天气依旧是我们生活工作中的重要变数,尤其是在重大活动的时候,如若不能准确的掌握天气,经常会误事。
俗话又说“知天易,逆天难”,人想要干涉天气并非易事,尽管如今我们已经具备一定的造雨停雨技术,但这种行为本身却存在一定蝴蝶的效应,不能轻易实施,“逆天难”的说法,在今天也是适用的。不过更重要的是,“知天”也并非一件易事。
目前依旧无法准确的判断人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去主动的预测天气的,因为很早就有观星、观云等通过看天相来判断天气的记载了,但是人们第一次开始系统的利用工具监测天气比进行预报,则可以追溯到 1855年。当时,勒弗里埃正式向法国科学院提出建议,由政府组织气象观测网,并将观测资料集中起来进行分析,绘制天气图。并在次年,法国首先开始了天气预报的业务工作,随后世界开始慢慢的建立起气象站组织。
但即便如此,其实人类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一直很低,直到近几年,随着卫星监测技术的全面部署,在多种监测、观测技术的协同下,人们预报天气的准确率才开始收获显著的提升。也正是技术保障,如今每逢重大活动,天气的影响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
最近,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以下简称大运会)开幕在即,为了保证大运会的顺利进行,气象检测工作自然也不能马虎。为此中国气象局和四川气象局参考北京奥运会的气象观测体系蓝本,为大运会开幕场馆及主要赛区布置了全方面的气象监测系统。其中仅开幕场馆就布置了4套场馆外气象站、4套场馆顶部气象站、1套场馆内气象站、3套激光测风雷达,多维度来支撑 场馆气象实况数据监测。
此外,考虑到水面天气的和陆面天气存在差异,因此针对水上项目,有关机构还专为大运会设置的水上自动气象站,精准的保障赛区水面的风向风速、气压、能见度、浪高、水温等要素。
此外,据悉,为了保障大运会期间的监测数据准确性,成都市气象部门还专门配备了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这种雷达采用相位移动的电扫描方式进行探测,探测性能空间分辨率为30米、时间分辨率为1分钟,是真正意义上“看得近、看得细、看得低”的气象观测、精准预报“大国重器”。
相信,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科技利器的保驾护航下,大运会赛事能够顺利举行。
本文链接:http://www.fyepb.cn/news/keji/20230515634897.html 免责声明:此条信息由编辑或作者发布在环保设备网站,内容中涉及的所有法律责任由此商家承担,请自行识别内容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