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欢迎来到环保设备网
 |

​中国光伏产能飙升,背后有哪三大推手?-j9九游会真人游戏第一品牌赢

  日期:2023-08-16 11:07:48  浏览量:505   
导读:这两年,光伏产能急剧扩张,一方面,源于光伏企业巨额投资涌现不断,上百家企业纷纷跨界。另一方面,与地方政府跑步进场争抢产业

这两年,光伏产能急剧扩张,一方面,源于光伏企业巨额投资涌现不断,上百家企业纷纷跨界。另一方面,与地方政府跑步进场争抢产业红利密切相关,多种力量和因素的推动下,导致了光伏的产能增速远高于需求增速。




有数据显示,2020年,可统计的光伏产能投资为4000亿元,而到了2022年,投资规模却远超8000亿元,翻了一倍。除此之外,也有数据统计,自2022年以来,已有超100家企业跨界挤进光伏赛道,投资光伏市场资金超3800亿元。




全球光伏市场趋势




海外光伏产品总出口情况




2022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达到512.5亿美元,同比增长80.3%。其中,光伏组件出口量约为153.6gw,同比增长55.8%,创历史新高。同时,硅片和电池片的出口量也实现了大幅增长。在2022年高基数情况下,2023年海外光伏市场延续了高增长的态势。1-4月份累计出口光伏电池片及组件83.3gw,同比增长44.6%。这表明,海外市场对中国光伏产品的需求持续旺盛,全年出口预期将超过原有预期。




中国光伏组件出口各大洲情况对比




2023年电池片及组件出口地区格局稳定,但各地区增速表现存在差异。欧洲仍然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地区,而亚洲地区受印度区域增速放缓的影响,整体呈现一个稳步增长的态势,欧洲和亚洲合计占比超过70%。与其他地区相比,非洲的增速表现较为突出,超过100%,份额也有一定的上升,目前的分额为2.6%。南美和大洋洲的增速整体稳定。




中国光伏组件欧洲出口情况




2023年,中国对欧洲电池片和组件出口数量有了显著的增长,1-4月份总计出口了83.37gw,同比增长约60%。然而,业内对欧委会发布的《净零工业法案》表示关注,该法案提出在2030年欧洲本土的制造能力需要达到欧盟年度部署需求的40%,可能引发对中国在欧洲市场出口的担忧。但是,法案也明确提出,当采购成本差距超过10%时,单一国进口问题可以被无视。据观察,目前中国的光伏产品成本优势显著高于欧洲本土,因此法案的实际影响估计会比较小。此外,即使在悲观的情况下,中国企业仍然可以通过在海外建厂来保持在欧洲市场的份额。具体到欧洲各国,荷兰作为主要的欧洲集散中心增长明显,1-4月份出口荷兰的电池片和组件总量同比增长超过58%,同时对土耳其、法国和比利时的出口同比增幅也超过了100%。




中国光伏组件亚洲出口情况




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对亚洲地区的出口呈现稳中有增的态势。2022年一季度受印度市场抢装的影响,中国出口亚洲地区的电池片及组件数量同比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2023年在较高的基数下,中国对亚洲市场的出口仍然保持着稳步增长的态势,累计1-4月份的出口量已经达到了26.6gw,同比增长超过20%。东南亚和中东国家普遍拥有优越的光照条件,未来光伏行业的潜在发展空间非常大,未来这些国家将成为亚洲市场一个重要的增量。具体到各国增速情况,由于2022年一季度的抢装影响,中国对印度的出口同比大幅下降。然而,中国对巴基斯坦、泰国、阿联酋、柬埔寨和沙特阿拉伯等国家的光伏产品出口增长明显,这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些国家可能成为整个亚洲地区光伏市场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当前,中国企业在光伏行业的各个环节都绝对领先。根据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2022年,中国光伏企业在多晶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这四个主要环节的产能在全球占比都超过了80%,产量占比都超过85%。其中硅片尤为突出,中国产能、产量占比都超过97%。




全球而言,需要更多的光伏确定无疑,但恐怕并不都要中国制造的。未来全球市场能否消化中国光伏产业越来越庞大的产能,是一大变量。




是什么力量,推动着中国光伏产能飙升?




01 推手一:再融资松绑




资本市场是推动光伏产能扩张的重要动力。




资本市场融资是光伏企业扩产的重要资金来源,这两年产能扩张加速,与融资规则变化直接相关。




2020年2月,为了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中国证监会公布《关于修改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的决定》,精简放宽了再融资条件。对于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定价和锁定机制,新规则将发行价格由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的9折改为8折,将锁定期分别由36个月和12个月缩短为18个月和6个月,且不适用减持规则的相关限制。




更低的融资发行价,更短的锁定期,使得参与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安全性和流动性都大幅增加,加速了光伏企业的融资扩张。有的光伏上市公司即便自有资金充沛,也仍然在资本市场融资去扩张,而不是动用自有资金,并且也非常容易融到钱。




根据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光伏企业在二级市场通过ipo、定增、可转债、配股这四种渠道的融资总额在2020年较2019年增长将近一倍,并在2021、2022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22年权益融资金额已经达到1362亿元,是2019年的将近4倍。




一般而言,融到的资金作为资本金占整个扩产投资的30%左右,剩余70%靠银行**。这意味着光伏企业在市值上升周期,可以释放股权撬动大笔资金进行扩产。




如今,在行业过剩的风险已经显现的情况下,募资扩产依然在持续。




02 推手二:地方政府




推动光伏企业扩产的另一大推手是地方政府。




在经济增长承压、地产行业颓势的背景下,光伏、新能源车是当前相对有确定增长前景的朝阳行业。这不仅吸引着投资者和跨界玩家,对地方政府来说,也是优先招揽的行业。




在抢夺光伏产业的竞争中,地方政府开出的条件可谓优厚,最常见的便是为企业代建厂房,这几乎可以帮企业节约一半左右的固定资产投资成本。不管是行业头部公司,还是跨界的新手,地方政府都极其慷慨。




不仅是头部企业会得到地方政府支持,即便是体量较小、在行业里名不见经传的跨界玩家,只要是做光伏,地方政府同样趋之若鹜。




具体而言,地方政府一般会给予光伏企业“两免三减半”的税收优惠,即前两年免征所得税,三年减半征收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实际执行时,企业仍需要先缴税,政府再返还减免的所得税。而通过政府代建,相当于提前返还了税收优惠用于建设厂房。换言之,这笔钱实际来自企业被减免的税收优惠,提前执行,但对企业而言,可以大幅减少项目初期的固定资本投入。




除了直接支持建厂,地方政府支持的另一种途径是用资源换产业。地方政府有新能源的开发指标,对于急于扩大新能源装机的电力企业来说是稀缺资源,在补贴退坡后地方政府组织的竞争性配置招标过程中,往往会根据配套建设相关产业来决定招标结果。




根据固定资产投资额度来配套新能源电站开发指标,是地方政府常见的要求。




譬如山西省能源局2022年12月发布的《山西省2022年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风电光伏建设规模评审结果》,评审确定了17家企业符合安排标准,其中新能源产业链11家,安排规模276万千瓦。这11家新能源产业链企业,包括8家光伏产业链企业,投资范围涵盖电池、组件、追踪支架,另有两家风电产业链企业和一家储能产业链企业,根据投资额度不同,这11家企业主导或参与的项目获得了相应的新能源开发指标。




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是可持续的吗?行业处在确定的增长赛道,地方政府需要稳经济保就业,这都让扶持光伏项目有合理性。但看到这一点的并不只是个别地方政府,当个别行动变成集体行动,合理性就在降低,过剩的风险已经真实显现。




一位受访的头部光伏企业高管警示,当行业进入到拐点,如果政府给予足够支持,能够加速技术成熟和产业发展,但如果方向不对,政府的推力可能让产业走向另一个极端。




03 推手三:电池技术加速迭代




电池环节的技术路线迭代,是此轮扩产的另一大动力。电池环节处在从p型电池向n型电池转换的节点。此前在硅片环节,专注单晶技术的隆基就是抓住技术转换时机一跃成为行业龙头,当前跨界和扩产的许多企业,也都希望在电池环节重现这一反超。




据2023年7月国家光伏、储能实证试验平台(大庆基地)发布的2022年年度数据,不同技术路线组件产品中,n型topcon组件发电量最高,较ibc、perc组件高0.5%、2.24%。




energytrend数据显示,相比2023年1月11日,8月2日perc电池片均价从0.8元/w降至0.74~0.75元/w,而8月2日m10单晶topcon电池均价约0.8元/w,享有溢价的原因正是因为topcon电池有更高的转换效率。




因此,目前新增电池和组件产能基本都投向n型高效电池。perc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效率已经逼近24.5%的理论极限,行业开始探寻下一代电池技术。n型电池相对成熟,发展路径清晰,其中,topcon是主要的扩产方向。




2022年被业界视作n型电池技术发展的元年。据infolink的数据,2022年底,落地的topcon和hjt电池产能分别达到81gw和13gw,当年整个电池环节产能为590gw;到2023年底,topcon名义产能有望达到477gw,将与perc电池产能相当。




据光伏行业协会的统计,到2023年底,晶科、晶澳、天合、正泰的n型电池产能占比预计将分别达到70%、55%、53%和80%以上。光伏企业在最近三届上海光伏展会上发布的组件产品中,n型组件占比分别为7.4%、超过60%、超过90%,切换速度明显。




topcon电池能否革了perc电池的命,引领下一个时代?或者它只是一个过渡,转换效率更高的异质节(hjt)电池才是真正的下一个时代,这些都还有待市场去验证。




杜邦tedlar业务全球光伏市场总监付波表示,光伏行业还处在新技术变革的初期,渗透率正趋近拐点,新产品将层出不穷,新产能将不断扩张。新一轮扩产将把一体化制造模式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但一旦发生新技术变革,又将再次打破产业链格局。




面对的是全球大市场,技术在不断迭代,市场在不断扩大,机会一直都有,没有谁能够一家独大江山永固。




担忧暴风雨的到来




光伏产业扩产造成了量升价跌,内卷进一步加剧。很多人还是担忧暴风雨的到来。




记者了解到,在2008年至2012年期间,光伏产业高歌猛进,全国有300多个城市上马光伏项目,光伏企业之间争相扩张,产能出现严重过剩。此后几年时间内,有超过300家光伏企业倒闭,一些地方投资也打了水漂。这种现象是否会再次上演吗?什么样的企业会被淘汰掉?




史真伟认为,历史的行情不能完全不看,也别太去看。光伏每一轮洗牌的情况是不一样的,第一轮也经历了至暗时刻,上一轮也出现了产能过剩,这一轮的话可能会掺杂地区土地审批、电网消纳、储能配套等因素。在他看来,光伏每一轮的洗牌后都走得更加成熟一些。




史真伟还表示,第一波殃及的可能是成本高的企业,接下来是一些质量差的企业,竞争再激烈的话,专业化的企业也有可能遭殃。




有光伏企业人员向记者直言,光伏行业产能过剩的说法是伴随行业持续存在的,可能是因为市场很少遇到如此持续高速成长的行业。目前光伏行业正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结构性的需求与供给不匹配是存在的,随着技术的快速进步,先进产能持续不足,老旧产能持续淘汰,是行业的常态。




也有资深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洗牌现在才刚刚开始,前两年一些企业赚到钱了,这点**还是有的,预计今年不会有倒闭和破产现象,最快也要明年了。




从当前市场反应情况看,一些环节确实还有不错的利润,还没有到最惨烈的时候,但随着竞争日益白热化,你**我活、淘汰破产的时刻就会来临。




寒冬将至,如何穿越周期生存下来?业内另外一些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道,纵观光伏行业发展兴衰成败,光伏行业的属性是“技术驱动 资金驱动”。尤其技术驱动和科技成功快速产业化是光伏企业能长久保持竞争力的核心。




不过,上述人士也指出,市场竞争加剧其实更是市场经济充分竞争,优胜劣汰的体现,不能一味认为是坏事。竞争加剧,加速先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加速出清落后产能,有助于中国光伏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fyepb.cn/news/qingxishebei/20230515635649.html 免责声明:此条信息由编辑或作者发布在环保设备网站,内容中涉及的所有法律责任由此商家承担,请自行识别内容真实性!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九游会j9·(中国)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更多»今日新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