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可再生能源咨询机构intelstor发表观点:中国整机商还需约5到8年时间才能在美国和欧盟占据重要的市场份额。
来自华尔街的可再生能源行业研究与咨询机构brinckmann大大夸赞了中国整机商,认为诸如海装18mw、明阳16mw、金风16mw等大容量海上机型让西方整机商相形见绌。
中国风电巨头进军欧洲市场
近日,西班牙商业媒体《invertia》发文称,中国风电巨头金风科技已登陆西班牙,正在积极寻求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投资机会。
据西班牙投资公司消息称,7月中旬,金风科技代表团曾来到西班牙寻求风电项目合作。
西班牙风能行业的相关人士透露:“金风科技正在向风电场主要开发商提供报价,对已经允许的准备建设项目特别感兴趣。目前西班牙具有环境许可(dia)的风电资源已经达到1200万千瓦,未来两年将达到2000万千瓦。”
作为风电整机商,金风科技有购买资产的意向,这一举动也会将其制造的风机带到欧洲。
欧洲市场中国整机最新消息,2023年3月,运达股份(windey)成为塞尔维亚854mw maestrale ring风电项目的首选供应商,该项目计划采用112台wd200-7.7mw陆上风电机组。
此外,2023年一季度,运达股份还中标塞尔维亚 maestrale ring852.8mw 项目、塞尔维亚 kosava phase ii、kula2、kula3、kula4、ram 合计 110mw项目。
据了解,除风机供货外,金风、远景、明阳和运达等公司还在丹麦、德国、英国等地设立海外研发中心。
目前,中国整机商早已占据国内主要市场,国际风电整机巨头的辉煌时代已“落幕”,从历年全球新增装机排名来看,中国也在逐渐引领全球。
中国整机有望取代西方品牌
据总部位于美国的可再生能源市场研究机构intelstor统计,近两年,西欧与美洲风机制造成本显著上升,整机商的利润率不断下降;而在中国却没有发生类似的成本增长,机组成本几乎只有西方机组的一半。
intelstor的统计方法是:整机成本由原材料成本和劳动力价格组成,生产风机和塔筒的总成本被称为风机出厂(exworks)价,以这一成本为基础,计算风机每兆瓦的价格,以衡量不同地区、不同整机商的成本。
目前,大多数西方整机商的陆上机组出厂价为65~80万美元/兆瓦,售价为68~120万美元/兆瓦;反观中国,国内陆上机组出厂价为34.2~41.1万美元/兆瓦(2177~2616元/千瓦),是风电行业前所未有的低成本,几乎只有西方整机商的一半。
intelstor认为,除了劳动力价格和原材料的可用性等内在因素,另一个促使成本下降的原因是,2021年中国取消了标杆上网电价补贴模式。这意味着,对于2021年1月1日之后安装的陆上风电项目,中国电力企业要以48~56美元/兆瓦时的价格向市场出售电力,远远低于之前享受的85~105美元/兆瓦时的价格,电力企业不得不压缩成本,这也传导到了处于产业链中游的整机商。
对于采用单桩、导管架基础的海上风机,西方整机商的出厂价为85~135万美元/兆瓦,售价为95~165万美元/兆瓦;而国内8mw以上海上机组的成本已可低至55.6万美元/兆瓦(3539元/千瓦)。
在全球风电降本的压力下,维斯塔斯、西门子歌美飒、enercon等西方整机商都已被迫裁员,或将工厂转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许多整机商直接在中国建立了合资企业或子公司,以享受低劳动力成本和较为成熟的供应链。
随着中国整机商能够适应更低的生产成本,西方整机商只能继续依赖政府的贸易关税来阻挡中国产品的进口。
intelstor的首席执行官philip totaro表示:“目前的中国整机商正处于极其有利的地位,很有可能在西方市场取代当地品牌。”
打入欧美市场还要几年?
intelstor在一份报告中表示,中国整机商确实开发出了比西方同行更大容量的陆上和海上风电机组,但这仍不足以帮助中国整机在短时间内成为西方开发商的首选。
intelstor认为,这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高关税及高运输成本让中国整机在欧美市场的价格不那么有竞争力;
其次,与西方整机商直接参与运维不同,中国整机商通常将运维服务委托给第三方,这让西方开发商“缺乏安全感”;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来自中国的大容量机型的质量问题。具体表现在:
第一,大容量机型在成本上有一定优势,但稳定性仍有待验证;
第二,维斯塔斯、西门子歌美飒、通用电气等主流品牌在欧美市场有着良好的运行业绩,这是中国整机不具备的;
第三,综合前两点,开发商如采用中国大容量整机,融资成本将会很高,甚至无法找到合适的融资渠道。
中国整机能以多快的速度渗透到西方市场?intelstor首席执行官、知识产权专家philip totaro认为,5~8年是一个合理的时间范围,并提出建议:“中国整机商应该在高质量、高效率、改善融资能力三方面做出努力,才能缩短这个时间(5~8年)。”